廟宇民俗資訊站

台南彌陀寺、高雄彌陀寺、淨土宗彌陀寺在PTT/mobile01評價與討論,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

台南彌陀寺在[閒聊] 府城的七寺八廟- 看板Folklore

作者[閒聊] 府城的七寺八廟
標題cgi0911 (勝者的迷思)
時間2013-01-12 13:34:14 UTC


在維基上面看到的完整版本如下:

一宮:萬壽宮。

萬壽宮已不存。原址在府前路一段,阿龍意麵對面,
有一塊蠻大的公家宿舍,這塊自日據時代以來就是台南地院院長的宿舍。
日本人為了蓋這座宿舍把萬壽宮給拆了。

嚴格來說萬壽宮不是廟宇,而是清代地方政府蓋來「慶賀皇帝萬壽」的地方
更具體來說,有一點類似公會堂的性質。
當年京城來的敕使從接官亭上岸,聖旨會被迎到萬壽宮,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讀

二學:府文廟、縣文廟。

府文廟就是現在國定古蹟的全台首學。但台南府城其實是府、縣兩制
所以有一個府學,還有一個縣學。縣學/縣文廟現已不存
其位置就在上面所述的萬壽宮的隔壁

三殿:東嶽殿、北極殿、普濟殿。

這三間目前都還在,而且香火鼎盛。

四庵:白龍庵、廣慈庵、萬福庵、西來庵。

廣慈庵和萬福庵都還在。

白龍庵本來在鎮署衙門旁邊,後來日本人為了蓋陸軍經理廠(後來的聯勤廠)
把鎮署連同附近的庵廟全拆了。
白龍庵的五福大帝金身被請到附近的大銃街元和宮寄祀,
戰後兩廟正式合併,但是前幾年由元和宮作主,在廟對面買了一些土地
準備重建白龍庵,目前正在籌捐經費當中。
另外,在日本人拆廟的同時,張部靈公被信徒搶救出來
在總爺街附近另外建立「白龍庵五靈堂」,目前正拆除整修當中

西來庵就是發生非常有名的抗日事件的那座,
原址在亭仔腳街(青年路靠近府城隍廟),
想當然爾事件之後被迫廢廟,現在是一間教會
神尊被信徒搶救出來,其去向有幾種說法,
一說是認為竹溪寺地藏殿寄祀的五福大帝就是西來庵的開基佛
二說是五福大帝只有劉部靈公沒被日本人燒燬
被信徒請回家秘密供奉,戰後先在牛磨後(正興街)重建
近幾年因為正興街拓寬,又到郊區覓地重建,就是北區大興街的現址

五府:鎮署(御史署)、道署、府署、同知署、縣署。

清代的「五府」各自都有附屬的廟宇。

鎮署是總兵的辦公室,也就是台灣最高的軍事單位。
大致在今天的台南公園和舊聯勤兵工廠境內。
鎮署本身是個很大的兵營,裡面因為福州籍官兵甚多,
從家鄉請來白龍庵五福大帝,供奉在鎮署內。後來另立一廟。

道署大致上在今天永福國小的位置。一般來講,因為清朝提倡關帝信仰的關係
地方官多半會在衙門內或是附近建祠供奉。道署關帝廳現在還在,
在永福路二段54巷裡面,又稱八吉境關帝廳。

府署在衛民街,今天府城隍廟的背後一帶。府城隍廟可說是台灣府署的附屬廟。

同知署指的應該是台灣海防廳同知署。位置在良皇宮的背後一帶。
海防廳原有附設土地廟一座,現已不知去向。

縣署在今天的成功國小一帶。縣城隍廟可說是台灣縣署的附屬廟。

六部:五馬朝江一回頭,五馬:小媽祖廟、廣安宮、小關帝廟、水仙宮、開山宮,一回頭
:藥王廟。

「五馬」指的是當年位在海岸線上,廟門口面對著台江內海及五條港水道的五座廟宇。
這五座廟當時大致上是坐東朝西的方向。

「一回頭」是指五條港地區,唯一廟門是由西往東看的藥王廟。
據說當時台灣的蔣知府建廟時,有風水考量,想要藉由藥王廟的「回頭」
把從東而來的「生氣」給攔截住,不使其流散到外海而「洩氣」。

這幾間廟宇現在都還在。廣安宮去年才跟文化局談及重建的規劃。

七寺:開元寺、法華寺、竹溪寺、彌陀寺、黃蘗寺、龍山寺、重慶寺。

除了黃蘗寺以外都還健在。其中開元寺與法華寺保存較好,
其它都改建得面貌全非了。

黃蘗寺在今天的南二中與台南公園之間,日本人為了蓋公園把它給拆了。
供奉的關聖帝君被請到天壇,天壇另外蓋了座關帝廳來奉祀之。
又,一說原來太平境(原址在今天的太平境教會一帶)福德正神也被請到天壇關帝廳。

八廟:大媽祖廟、大武廟、府城隍廟、縣城隍廟、風神廟、龍王廟、大人廟、馬王廟。

除了龍王廟以外都還在。馬王廟就是開山路的馬公廟。

前一篇文章有版友提供,龍王廟的四海龍王被請到大媽祖廟陪祀。

九堂:大觀音亭、慈蔭亭、大士殿、德化堂、慎德堂、西竹堂(西德堂)、西華堂、
報恩堂、擇賢堂。或德善堂、慎齋堂、崇德堂,代替三觀音亭。

這幾間大致上都還在。大士殿就是赤崁樓側面的大士殿。

可能是因為齋教和佛教類似且低調,比較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,
德化堂、西華堂、擇賢堂,還有報恩堂,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。

慎齋堂與慎德堂合併,叫做慎德齋堂,遷建於公園路現址。

崇德堂在北華街元和宮附近,保存狀況很差,而且土地正在求售。

德善堂已不存。

西德堂(西竹堂)原本在西竹圍,靠近南一中正門口的地方。
日本人為了建公家宿舍(州知事官邸,現在仍存)而拆除
遷到老古石街附近,今天文賢路近民族路口的地方
現在還在,保存狀況勉勉強強還可以,似乎市府有意列為古蹟。

十境:小南天、七娘境、元會境、仁厚境、太平境、雙興境、神安境、景福境、
鎮轅境、福隆境。

台南府城除了大的聯境以外,聯境底下還有幾十座土地公廟廟境,
上面十境都是土地公廟。

小南天在靠近民族路、公園路交叉口的巷子裡,據考證為台灣第一間土地公廟。
據說小南天因為信眾都是附近打銀街(忠義路)上的有錢人,所以廟產十分富裕。
不過現在旁邊的旅社應該比廟宇本身有名得多。

七娘境福德正神遷至開隆宮內合祀。

元會境遷至東嶽廟內合祀。

仁厚境重建在府前路,地院宿舍旁邊的巷子裡。

太平境據說遷到了天壇關帝廳裡陪祀。

雙興境據說被爐主請回家供奉。

神安境與檺林宮、保興宮合併叫「神興宮」,在郭綜合醫院的對面。

景福境就是市定古蹟的那座。

鎮轅境現在還在,香火鼎盛。

福隆境就是火車站附近的市仔頭福隆宮,因為入祀保生大帝成為主神,
反而原來的土地公就不為人所知了。

--
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 ◢
DEUTSCHLAND ★◢█
by cgi0911 ★◢█◢
The Order of Black and White ★◢█◢█
The Glory of Three Stars ◢█◢█◢
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▄ ◢█◢█◢█

--
◆ From: 208.105.95.2

推 pili1321:萬壽宮在過去的建築圖示裡 應該是像皇宮一樣的建築 01/12 14:46
→ pili1321:http://blog.udn.com/taoshejii/4409427 01/12 14:49
推 gred121:感覺都可以寫一本達文西密碼的府城版了 01/12 16:05
→ cgi0911:更具體一點講,萬壽宮有點類似太廟的地方分部,也是用來供 01/13 00:24
→ cgi0911:奉皇室的列祖列宗的地方。然後也是逢年過節、皇帝生日的時 01/13 00:24
→ cgi0911:候叩頭答謝天恩的地方,或是欽差宣讀上諭的地點,所以也有 01/13 00:25
→ cgi0911:公會堂的性質。 01/13 00:25
→ cgi0911:清朝末期每一省的省城都有成立類似的建築物,但是現在只剩 01/13 00:26
→ cgi0911:下山西太原的皇廟還存留著。 01/13 00:26
推 neepa:可以去看看王浩一作的<在廟口說書><漫遊府城> 01/13 01:13
→ yahoo5422:七寺八廟其實說法一直有不同說法,之前還看過有人把四鯤 01/14 13:04
→ yahoo5422:鯓清水祖師龍山寺算進去,不過這個說法我懷疑是把東門路 01/14 13:05
→ yahoo5422:的龍山寺弄錯誤植成四鯤鯓龍山寺了 01/14 13:05

台南彌陀寺關鍵字相關的推薦文章

台南彌陀寺在臺南彌陀寺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的討論與評價

臺南八協境彌陀寺位於臺南市東區(昔日臺灣府城東安坊永康里龍泉井街),建於明鄭鄭經時期,為臺南四大古剎之一。今貌是民國六十年(1971年)動工改建後的結果,已經 ...

台南彌陀寺在台南東區東門路彌陀寺為全台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- 隨意窩的討論與評價

台南彌陀寺 位於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上,創建於明鄭時期,彌陀寺於創建時規模較小,所以稱「室」而不稱「寺」,之後有善心人士布施捐建,擴建規模宏壯,改稱為彌陀寺,與開元寺 ...

台南彌陀寺在彌陀寺的討論與評價

彌陀寺 為明永曆年間,鄭經以「承天府」未有明剎而憾,而於東安坊興建奉祀「阿彌陀佛」。康熙57年(1718)監生董大彩與鼎中堂等籌資重建,後履增修,今廟貌為民國69年興建 ...

台南彌陀寺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

    台南彌陀寺在彌陀寺 - 台南旅遊網的討論與評價

    建立於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7年~1661年)的彌陀寺是府城四大名剎之一,最初創建時規模不大被稱為彌陀室,後來在擴建之後才被稱為彌陀寺,也成為府城的七 ...

    台南彌陀寺在淨土宗彌陀寺- Home的討論與評價

    淨土宗彌陀寺 台南市南區惠南街93號 ☎️06-2921918 念佛共修、淨土講座臨終關懷、往生助念. May be an image of 1 person, sky, body of water and text.

    台南彌陀寺在台南˙彌陀寺 - H&D幸福小屋的討論與評價

    台南 ˙彌陀寺 ... *創建於明末永曆年間(1647~1661),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擴建,嘉慶年間又再次整修,素有台灣古都四大古剎之稱。歷經三百餘載,至民國初年,雖曾發起修茸。

    台南彌陀寺在VR 實景- 彌陀寺的討論與評價

    臺南古剎彌陀寺位於繁華的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上,創建於明鄭時期,彌陀室於創建時規模較小,所以稱「室」而不稱「寺」,之後有善心人士布施捐建,於五十七年擴建規模宏壯 ...

    台南彌陀寺在彌陀寺的討論與評價

    台南彌陀寺 位於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上,創建於明鄭時期,彌陀寺於創建時規模較小,所以稱「室」而不稱「寺」,之後有善心人士布施捐建,擴建規模宏壯,改稱為彌陀寺,與 ...

    台南彌陀寺在台南市彌陀寺的討論與評價

    彌陀寺 位於台南市東門路,創建於明末永曆年間,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擴建,嘉慶年間又再次整修,素有台灣古都四大古剎之稱。歷經三百餘載,至民國初年,雖曾發起修茸。

    台南彌陀寺在彌陀寺 - 東區區公所的討論與評價

    彌陀寺. 建立於荷蘭時期(西元1647年~1661年)的彌陀寺是府城四大名剎之一,位於東門路一段133號。最初創建時規模不大被稱為彌陀室,後來在擴建之後才被稱為彌陀寺,也 ...

    台南彌陀寺的PTT 評價、討論一次看



    更多推薦結果